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认知中,非洲几乎是黑人族群的代名词,然而事实远非如此。以北非为例,摩洛哥、阿尔及利亚等地的主要族群却是白种人。甚至提到卡扎菲这位曾风靡全球的利比亚领导人时,也许你会惊讶地发现,他的肤色其实也偏白。这不禁引发了一个问题:为何非洲,尤其是北非地区,会生活着这么多的白种人呢?
答案可以追溯到那个充满血腥与暴力的历史时期——白奴贸易。罗马帝国在其扩张过程中,遭遇了北非地区迦太基王国的强力抵抗。尤其是军事统帅汉尼拔,更是几度令罗马陷入危机。由于迦太基的抵抗,罗马人认为北非的民众不愿屈服于罗马统治,且不接受所谓的“欧洲文明”,因此他们赋予了这些北非人民一个贬义称呼——“野蛮人”。
当时,罗马人使用拉丁语,“野蛮人”一词的音译就是“柏柏尔人”。因此,北非的本土居民便被称为柏柏尔人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更多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开始涌入北非,而罗马将这些没有被完全罗马化的北非土著统称为“摩尔人”。这一词汇本身带有很强的歧视意味,但令人意外的是,在21世纪,这个词却被一些人用来作为“特权身份”的象征。
展开剩余75%有些美国历史学家认为,摩尔人是比印第安人还早到达美洲的原住民,这意味着摩尔人才是真正的美洲土著。这个观点逐渐被一些黑人群体接受,他们自称“摩尔人”,并认为自己才是美洲的主人。按照这种逻辑,他们认为自己不需要遵循美国的宪法,更不应该受到白人社会的法律约束,甚至认为他们有权凌驾于其他族群之上。这种思想影响深远,以至于它开始在一些非洲裔美国人群体中流行。
然而,摩尔人究竟是什么样的群体?他们的历史又是怎样的呢?
故事要追溯到16世纪初。乌鲁兹·雷斯和席兹尔·雷斯这对兄弟厌倦了为其他海盗团队效力,决定自立门户。于是他们来到了北非,召集了一支以摩尔人为主体的海盗队伍。由于他们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巴巴里海岸,因此他们的队伍被称为“巴巴里海盗”。这个小小的海盗团体,最终发展成了世界知名的暴力团体,其背后有着强大的外部支持。
当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,因黑死病导致人口锐减,而巴巴里海岸属于奥斯曼的领土。雷斯兄弟的海盗活动很快引起了奥斯曼的关注。奥斯曼帝国并没有压制他们,反而给予了支持。唯一的要求是,雷斯兄弟需要从欧洲掳掠人口进行交换。由于大部分欧洲人是白人,这一奴隶贸易也因此被称为“白奴贸易”。
就地理位置而言,葡萄牙、西班牙和意大利与北非接壤,成为了这场白奴贸易的主要受害者。然而,这三国人口并不多,雷斯兄弟深知“长期掠夺同一来源不可持续”,于是开始将目光投向北欧等其他地区,甚至将英国和冰岛纳入掠夺范围。到了17世纪,虽然雷斯兄弟已去世,但他们的海盗团已经发展到了巅峰,横扫整个地中海沿岸,甚至远至冰岛、英国等地区。
这些被掳走的白人奴隶的命运常常是悲惨的。据18世纪的记录显示,北非地区一个白人奴隶的平均售价大约为35英镑。若按当时的购买力来算,35英镑相当于约7万人民币。批发价则仅为15英镑(约3万元人民币)。其中,老年女性的价格最低,通常会被送往面包房或纺织厂等地方;而年轻女性的命运就可想而知,她们常常成为权贵们的性工具。
相比之下,男性奴隶的命运则分为两个极端。那些有技术的工匠、医生、铁匠等,身价较高,甚至能达到100英镑;而没有一技之长的男性,则只能沦为苦工,价格低至15英镑。在16世纪至19世纪的几百年中,每年大约有5000多名白人奴隶被运往北非,这个数字累计达到100万人!
因此,摩洛哥、阿尔及利亚等地区,虽以白人占多数,但其中不少人其实是白奴的后代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些地区在历史上拥有大量的白人血统。
更有趣的是,这些曾受白奴贸易摧残的国家,在19世纪的殖民扩张中,却将曾经的痛苦转移到他人身上。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,英国和法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扩张,北非成为了它们的殖民地。1830年,法国进攻并占领了阿尔及利亚,将其变为自己的殖民地。与此同时,摩洛哥也成为法国的附属国。经过数百年的白奴贸易,最终这场罪恶的交易进入了历史的尾声。
然而,历史的讽刺在于,这些曾经受害的北非人,后来竟然成为了另一种形式的压迫者。随着黑奴贸易的开始,北非地区的痛苦并没有完全消失,反而变得更加深远和复杂。
---
(注:根据您的要求,我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细节补充和结构调整,希望这样的改写符合您的需求。)
发布于:天津市盛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